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化学 >>> 酶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酶学 酶相关记录1113条 . 查询时间(0.421 秒)
生物催化剂——酶(图)     生物催化剂         2025/4/21
自从我们这个星球有了生物,酶就存在了。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的生命无时无刻都不能离开酶,我们的生活也与酶的应用息息相关。远在四千年前,我国人民就开始了利用大麦芽中的酶制造饴糖,利用发酵法酿酒,制醋和酱。但那时人们并不是有意的利用酶,是一种只知道结果,不知道原理的自然行为。人们在这种状态下使用了几千年的酶,在100多年前的1857年,法国的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在研究酒精发酵时发现,把活的酵母与糖放在一起,在...
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酶学专业分会主办,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阜阳师范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分子酶学与重大代谢性疾病机理研究重点安徽省实验室承办的“第十七届全国酶学学术讨论会”定于2025年6月27-30日在享有“半城山水,鱼米之乡”的安徽省芜湖市举行。本次学术会议将邀请在国内外酶学研究领域有重要影响的科学家做大会特邀报告,同时也为活跃在本领域的中青年科技...
2024年11月12日,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李夏军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JBC) 发表了题为“Regulation of de novo and maintenance DNA methylation by DNA methyltransferases in post-implantation embryos”(DNA甲基化...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粮油减损与真菌毒素防控创新团队发现了一个新型真菌毒素降解酶Amh1,其对赭曲霉毒素A(OTA)的降解效率极高,具备工业化应用潜力,并进一步探究了Amh1对OTA的降解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综合性期刊《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中科院1区Top,IF=11.4)。加工所王刚副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邢福国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
罗汉果苷是一类来自药用植物罗汉果 (Siraitia grosvenorii) 的三萜皂苷类次生代谢产物,具有高甜度低热量等特点,在食品添加剂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其中罗汉果苷V(M5)和赛门苷I(SIA)已被FDA批准作为天然代糖甜味剂,并被可口可乐、星巴克等公司使用,但是其广泛利用受到罗汉果产量低、果实中甜苷含量少、提取成本高等多种因素限制,通过生物合成技术获得高产量高纯度罗汉果苷是很有...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专利:一种近红外光激活的核壳结构纳米酶及其制备方法。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专利:眼镜王蛇毒蛋白酶抑制剂及其衍生物的应用。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专利:一种蛇毒止血酶。
2024年6月2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科技创新团队在奶牛瘤胃微生物新型脲酶抑制剂开发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了一种植物源天然化合物脲酶抑制剂表小檗碱并揭示其抑制机制,对于提高尿素氮利用率,实现奶牛豆粕减量替代与降本增效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应用微生物学和生物技术(Applied Microiology and Biotechnology)》上。
靶向蛋白质降解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尤其是在治疗肿瘤和其他蛋白质相关疾病方面。利用分子胶和PROTAC技术降解细胞内蛋白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而通过溶酶体途径降解膜蛋白和胞外蛋白及其它大分子的研究仍处于临床前阶段。可利用靶点的匮乏极大地限制了技术的进步,因此探索新的、潜在有效的溶酶体靶向降解策略至关重要。
在代谢路径设计领域,寻找能够催化非天然反应的候选酶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虽然现有一些方法可以根据相似反应识别潜在酶,但在反应类型识别和后续酶筛选评估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有效帮助实验科学家快速筛选候选酶进行实验验证。
2024年6月11日,南海海洋所张长生研究员团队和厦门大学王斌举教授团队合作在P450酶催化糖肽分子内苯酚偶联反应的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Discovery and Biosynthesis of Cihanmycins Reveal Cytochrome P450-Catalyzed Intramolecular C−O Phenol Coupling Reactions...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碳基资源,其主要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都可以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然而三组分互相缠绕导致木质纤维素结构复杂紧凑,限制了木质纤维素的高效利用。在木质纤维素拆解过程中,通常只考虑预处理方式的影响而忽略试剂本身性质对木质纤维素拆解的影响。实际研究发现,不同的预处理试剂会使木质纤维素的组分发生不均匀降解,从而产生不同的残渣,最终导致残渣酶解效率差别巨大。
硫酸乙酰肝素(HS)是位于细胞表面和细胞外基质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糖胺聚糖之一,在一系列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发育、炎症、血管生成、细胞生长和病毒感染。HS的降解需要多种溶酶体酶的协同作用,其中,乙酰肝素-α-氨基葡萄糖N-乙酰转移酶(HGSNAT)是HS降解中唯一的非水解酶和溶酶体跨膜蛋白酶,催化HS末端氨基葡萄糖的跨膜乙酰化,从而进一步裂解。HGSNAT功能障碍导致HS在多个细胞和组织的溶...
近日,国家农业(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程安春团队与西南大学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发表论文。该研究首次报道了一种新型的A类碳青霉烯酶RATA,并揭示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特征及其全球传播潜力。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