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大气科学”相关记录15546条 . 查询时间(9.828 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和海外合作者在南极海冰快速消融成因研究中取得进展(图)
大气 机理
2025/5/10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375031、W2441014和91837206)等资助下,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吴其冈教授课题组联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张磊研究员等国内外学者,在过去十年南极海冰快速消融成因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成果以“太平洋次年代际海表温度变化影响近十年南极海冰快速减少趋势(Pacific sub-decad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vari...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张冉等-SA: 植被反馈促进晚中新世气候转变(图)
张冉 气候 大气 生态
2025/5/9
晚中新世(11.6-5.3Ma)是地球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此时,大气CO2含量降低,构造运动活跃,气候格局和生态环境显著变化,全球气候状况逐渐向现代条件转变。以往研究普遍认为,晚中新世大气CO2下降和古地理变化推动了此时气候和环境变化,但它们的贡献仍存在争议。晚中新世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持续下降,这不能仅归因于古地理的变化。相比之下,大气CO2减少可以在不同区域同时产生影响,但区域气候和生态环境...

精密测量院江利明研究团队联合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基于探地雷达(GPR)等地面观测和航空遥感在八一冰川开展综合观测实验,重建了精细冰川表面高程和冰下地形特征;定量评估了八一冰川储量,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冰川面积、厚度和体积变化的影响。该研究成果2025年4月22发表在期刊《Journal of Hydrology: Regional Studies》上,是该综合观测实验继年初发...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曹西等-NPJ: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路径预估将北移与东扩(图)
曹西 气候 灾害 大气
2025/5/9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热带气旋活动的演变规律及其灾害风险已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重要科学议题,其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对沿海地区构成严重威胁。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变化,其生成机制、移动路径和强度特征都可能发生显著改变 (Cao et al., 2024, 2025),这将进一步加剧相关区域的灾害风险。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对热带气旋活动趋势的影响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亟需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北极影响中纬度气候研究中取得进展(图)
气候 大气 低温
2025/5/10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925020、42075033和42275023)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林研究员课题组联合云南大学陈文教授、浙江大学吴仁广教授等国内外研究者,在北极增暖与中纬度气候变化的因果关系研究中取得进展。成果以“北极增暖导致的大气遥相关抑制了欧亚中部的长期增暖(Teleconnection from Arctic warming suppresses l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植物富集微塑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植物 塑料 大气
2025/5/11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077336、4217737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资助下,南开大学汪磊教授、孙红文教授团队与美国麻省大学阿默斯特分校邢宝山教授等合作者在植物富集微塑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叶片吸收促进植物对微塑料的富集(Leaf absorption contributes to accumulation of microplastics in plant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植物富集微塑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植物 塑料 大气
2025/5/11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077336、4217737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资助下,南开大学汪磊教授、孙红文教授团队与美国麻省大学阿默斯特分校邢宝山教授等合作者在植物富集微塑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叶片吸收促进植物对微塑料的富集(Leaf absorption contributes to accumulation of microplastics in plants)...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绵羊肠道微生物调控寒冷适应能力研究获新进展(图)
气候 免疫 生态
2025/5/9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低温天气频发,畜牧业面临严峻考验。寒冷应激不仅导致牲畜生长缓慢、免疫力下降,还可能引发疾病甚至死亡。如何提升牲畜的抗寒能力,成为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海洋作为一个高度复杂的动力系统,其运动特征呈现出显著的多尺度相互作用特性。其中,中尺度与亚中尺度过程在海洋能量收支和物质输运方面起着关键调控作用。随着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高分辨率(约10 公里)和超高分辨率(小于5公里)全球海洋环流模式已成为对于这些重要海洋过程进行机制研究时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当前海洋模式发展正面临一个突出困境:一方面,提高模式分辨率以更精细刻画海洋多尺度过程的需求日益迫切;另...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核心期刊 地球科学 环境学
2025/4/18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是国家教育部主管、长安大学主办的地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ISSN 1672-6561,CN 61-1423/P),创刊于1979 年。她前身为1979年创刊的《西安地质学院学报》,1998年更名为《西安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又变更为《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并于2004年变更为现名。本刊主要报道地学领域创新性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地学的前沿和进展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