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作物学 园艺学 土壤学 植物保护学 农药学 林学 畜牧学 兽医学 水产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农学相关记录33018条 . 查询时间(1.932 秒)
近日,《Plant Physiology》在线发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王跃进教授课题组完成的“A MAPK4-GT3-NSTS6 module regulates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via stilbene biosynthesis in Chinese wild grapevine”论文。揭示了中国野生毛葡萄中VqMAPK4-VqGT3-VqNSTS6 级联...
2025年5月2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黄三文当选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2025年5月19日,从联合国粮农组织获悉,来自我国的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三项遗产系统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截至目前,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增至25项,数量继续保持世界首位。
据“中国气象局”微信公众号消息,2025年5月20日,中央气象台发布2025年首份《全国夏收夏种气象服务专报》,2025年全国夏收夏种气象服务正式启动。预计2025年夏收夏种期间,天气条件总体较好,利于开展夏收夏种。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整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在生物结皮覆盖土壤碳通量研究中取得进展。研究以“Mature biocrust-covered soil carbon fluxes are dependent on their types: Moss-covered soils still serve as sinks while cyanobacteria-covered soils b...
睾丸功能依赖于睾丸稳态的维持,睾丸稳态失衡可导致精子生成障碍及雄性不育。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干细胞与动物疾病团队在《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发表题为“UCHL1 regulates adiponectin receptors in Sertoli cells to maintain testicular homeostatic balance”的...
据“门头沟三农”微信公众号消息,近年来,门头沟区聚焦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弘扬与开发利用,推动资源转化为区域发展动力。目前,门头沟区拥有85项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数量位居全市第二。其中,京白梨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栽培系统成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梨文化”的发掘与传承,也让农业文化遗产有持久的活力和生命力。
据“顺义农工”微信公众号消息,碧空云衬远岫翠,麦浪风翻丰岁来。2025年五月下旬,顺义区广袤的麦田在澄澈蓝天与悠悠白云的映衬下,构成一幅绝美的田园画卷。眼下,全区15万亩小麦正值灌浆初期,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在河南新乡的示范田中,小麦长势良好、产量出色,耐逆抗病表现突出。日前,由河南省中原农谷管理委员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原研究中心、崖州湾国家实验室联合举办的绿色高效小麦种质资源创制暨普冰03现场观摩会在河南省新乡市召开。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网站消息,日前,在云南罗平县示范现场,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作物逆境生物学与抗性改良创新团队创制的强抗裂角油菜育种亲本材料“OR88”和培育的抗裂角油菜品种“中油988”,经专家田间鉴定,采用联合收割机一次性收获,机收损失率分别降低到5.6%和10.9%,“中油988”百亩大面积示范片枯熟期机收实产亩产215.2公斤,比当地平均亩产约增产24.7%,有效解决了油菜机收损失...
据“昌平三农”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为深入贯彻农业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生态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团队到生态农场开展专题调研。经实地勘察、技术评估、座谈交流等,全市共选定6家生态农场作为首批生态技术试点单位,开展“自制生物菌剂试点”项目,并向农场无偿提供设备支持。昌平区鑫逸、天润园、万德园、圣泉等4家生态农场入选。
用数十年的时间,观测土壤的变化,用天空地联合技术,记录农田的演变……在农业农村发展中,长期观测是了解农业生产形态变迁、进行土壤改良、低碳转型、病虫害监测、农业农村现代化等事业的基础工作之一。
2025年5月15日,园艺学院第四期“菁艺论坛”在园艺楼110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期论坛邀请华中农业大学徐强教授作题为“甜橙的驯化与从头驯化”的学术报告。园艺学院院长李天红,副院长张小兰、李威以及80余位师生参加。本次论坛由张小兰副院长主持。
目前已完成小麦、玉米、水稻、苹果、柑橘、花生、蔬菜、甘蔗等农产品的碳足迹因子数据集。
牛羊等反刍家畜生产面临着饲草料供需失衡和饲料效率低等瓶颈,阻碍了高质量草食畜牧业的发展。膳食纤维作为反刍动物的主要营养来源,其利用效率直接影响动物的生长性能和健康状况。然而,不同纤维类型在反刍动物消化道的动态利用过程尚不明晰,尤其是消化道微生物在此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仍缺乏系统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