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民族学”相关记录4569条 . 查询时间(1.875 秒)
“60年前草原母亲展开的怀抱,正是今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注脚。”内蒙古科技大学原创话剧《额吉的草原》,创排于2024年,以“人民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草原母亲”都贵玛排除万难养育28名孤儿的真实故事为原型,通过一个个温暖的故事,生动再现了“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民族团结历史佳话。
辽上京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在东北地区最早建立的都城。辽上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是我国北方古代文明的重要文物古迹。
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高度重视,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一所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充分利用北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资源优势,创新开展“非遗+”工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呈现更加深厚的时代气息,大力培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播种者和推动者,为自治区办好两件大事贡献力量。
记者从国家民委获悉:国务院学位办近日复函国家民委,支持新增中国人民大学等15所高校自主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建设。
3月27日,2025年广西“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桂在行动”主题活动(第二期)在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启动,此次活动以“国风桂韵·丝路共融”跨区域各族青年交流为主题,来自西北民族大学和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的23名各族师生代表共同参与。
近日,由天津市民宗委员会主办,北辰区委统战部、海河传媒中心广播新闻部、北辰区融媒体中心、北辰区青光镇党委联合承办的“津石榴”天津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巡回宣讲报告活动(北辰区专场)举行。
近日,四川省教育厅公布第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入库专家名单。入库专家推荐遴选工作于2024年12月启动,面向全省各市(州)从事民族教育管理、研究等工作的专家学者,各普通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专家学者,有关研究机构从事民族工作研究的专家学者,公开遴选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入库专家。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水平,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走深走实,近日,安徽省民宗委、省教育厅在中央民族干部学院举办《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骨干教师培训班,来自安徽省委党校、省社会主义学院及省内多所高校的40余名骨干教师参加培训。

近日,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教育学科建设与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中南民族大学举办。来自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10余所知名高校的120余位教育学顶级专家齐聚一堂,围绕新时代教育学科建设展开深度对话。
辽宁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创新工作载体,全力打造“红色家园”城市民族工作品牌。从文化、空间、社会、经济、心理互嵌五个维度,全方位打造辽宁“红色家园”,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老干部局印发《关于在全区离退休干部中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通知》,在全区离退休干部中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民委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要求,提升民族建筑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创新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经研究,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决定启动《中国民族建筑学术论文特辑2025》论文征稿工作。学术论文将进一步展示新时代民族建筑学术研究与应用的丰硕成果,引领民族建筑学术发展,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