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口腔医学 性科学 肿瘤学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 药学 中医学与中药学 生物医学工程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医学 AI相关记录88条 . 查询时间(0.1 秒)
2025年4月29日,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与联影智能的一项研究开发并验证一款可自动量化心肌血流状况的CT心肌灌注成像深度学习模型,辅助医生准确诊断患者心肌缺血程度,其衍生的缺血心肌体积百分比指数可作为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以下简称MACE)发生概率的重要参考,能帮助医生预判患者发病几率,进而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相关论文发表于Radiology。
在社交场合中感到困惑和尴尬,对于自闭症患者而言是日常。伴随AI技术的发展,AI应用正逐渐成为自闭人群理解社交“潜规则”的新助手。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邵志敏、江一舟、杨文涛,副主任医师李俊杰团队,首次系统揭示了影响新一代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药物疗效的肿瘤空间特征,并构建了首个可以预测新一代抗HER2 ADC药物疗效的实用模型,为这类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精准应用提供了有力参考工具。2025年4月10日,相关研究发表于《癌细胞》,杂志同期配发评述,称该研究“向着ADC的精准应用迈出了重要...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诊室,副主任医师郑雪瑛的电脑屏幕上弹出一份AI生成的餐单——“皖北风味减重食谱”:杂粮馒头替换精面主食、牛肉汤去浮油、搭配半碗凉拌马齿苋。患者王先生接过餐单,惊讶道:“这比我自己折腾强多了!”
2025年2月26日,由中山医院联合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共同研发的“AI心医生”——观心大模型CardioMind beta版(以下简称CardioMind)正式发布。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黄冬教授团队在LANCET子刊eClinicalMedicine发表题为“Development of an MRI bas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odel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underlying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ischemic stroke: ...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黄冬教授团队在LANCET子刊eClinicalMedicine发表题为“Development of an MRI bas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odel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underlying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ischemic stroke: ...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梗)具有起病隐匿、突发危重等特征,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急性心梗的发病受遗传、环境、生活方式及相关疾病等多种体内外因素影响,因其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或无发病先兆症状而常被忽略,容易错失早期诊治的时机。急性心梗发生是一个复杂多尺度过程,其发病前状态的特异性标志物匮乏且难以进行定量表征,演变规律仍不明确,严重制约其早期预警和干预。本项目拟聚焦急性心梗发病前的“未病”阶段,以多学科交叉...
2025年2月13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开展了国内首次“AI儿科医生+多学科专家”的双医并行多学科会诊。
科技的迅猛发展使癌症诊疗方法日新月异。在近日举行的柏林科学周活动中,马克斯·德尔布吕克分子医学中心(MDC)向公众展示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AI)的在线工具,可帮助医生和患者找到最适合的诊疗方法。研究人员认为,未来AI驱动的精准医疗将为人类提供更好的服务。
美国密歇根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领导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款名为FastGlioma的人工智能(AI)模型。在脑手术中,该模型仅用10秒就判断出是否还有残留的癌性肿瘤。在识别肿瘤残留方面,FastGlioma的表现远超传统方法,有望给神经外科领域带来变革。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
2024年11月8日在上海举行的"人工智能与精神健康"研讨会上,记者了解到,AI的发展将帮助医学界更深入地理解精神疾病的机制,为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基础;通过AI技术,医学界将实现对大脑健康轨迹的长期追踪,从而更好地预防和管理精神健康问题;此外,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将更加智能化。
生活工作中,人们已能感受到生成式AI的强大。但除了覆盖到日常生活,还有一类领域也正在被AI模型悄悄改变——医学中的癌症诊断。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教授李为民、研究员王成弟团队在《创新》上发表了最新研究论文,创新性开发了多模态融合模型,即Multimodal Integration,MMI模型,利用临床文本、影像图像、检验指标等多维度信息,实现肺部感染性疾病及病原类型精准预测,及时对危重症进行预警干预。
“望舌诊病”是最具中医特色的诊断方法之一,已有2000多年历史。在一项最新研究中,该方法获得了人工智能(AI)技术的加持。土耳其和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成像系统,其算法可通过分析患者舌头的颜色,预测他们所患疾病,成功率高达98%。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技术》杂志。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